(网经社讯)近日,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《电子商务平台协助查处商标侵权案件规定(征求意见稿)》(以下简称:商标侵权规定),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电商平台在商标侵权案件中的协助调查义务,强化知识产权保护。
其中,第六条电商平台对“幽灵店铺”的挂牌示众规则,尤其引人注目。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部分内容,分析监管要求、痛点和具体合规应对措施。
一、店铺首页挂牌示众,直击“查无此人”痛点
所谓“幽灵店铺”,主要指那些在电商平台上存在但没有实际经营地址、联系方式虚假或者无法联系到的店铺。
这些店铺使用虚假或者虚拟的地址和联系方式,如同“幽灵”一般,在侵犯别人权益后便销声匿迹,导致调查陷入僵局,权利人难以维权,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也成为一纸空文。
《商标侵权规定征求意见》第六条精确地瞄准了这一痛点,明确规定:当市场监管部门发现平台内经营者地址信息不实且无法取得联系时,可向电商平台发出相关协查通知。
平台在接到通知后,必须在48小时内在该当事商铺和商品信息置顶位置显著标记:“经市场监管部门调查,该经营者地址信息不实”。这相当于给存在风险的店铺挂上了一块公开的“警示牌”。
二、“挂牌示众”的威力,远超传统的事后处罚
1️⃣诚信受损,活不下去
在高度依赖商家信誉和评价的电商环境下,这种平台的挂牌警示,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是致命的。
可能会严重冲击店铺的流量和转化率,利用市场竞争机制迫使店铺为了生存而主动联系电商平台,解决问题。
2️⃣精准保护消费者权益
消费者在平台浏览购物时,会立刻发现店铺的信用异常信息,可避免在这些“幽灵店铺”买东西,可有效降低买到假货或遭遇售后问题的风险。
3️⃣倒逼平台严格审核入驻店铺
为了避免自家平台上出现大量“挂牌示众”店铺,影响平台声誉,平台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,进行技术升级和管理优化,加强对入驻店铺身份和地址信息的实质性核验,从源头上减少“幽灵店铺”的产生。
三、给店铺的合规启示
以往那种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”的经营方式将难以为继,想在新监管要求下开好店铺,老板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管理行为,防范合规风险。
1️⃣提供真实信息,诚信经营
“幽灵店铺”的警示标识,对店铺信誉打击是毁灭性的。店铺老板必须向平台提供真实、准确、有效的身份、地址、联系方式等信息。
在日常经营管理中,要使用真实的身份信息,确保经营场所、仓储地、发货地等信息真实、准确。信息变更后,要及时更新。
主动配合平台核验信息,避免因信息不实被“挂牌”,导致流量清零。
2️⃣积极配合,主动沟通
店铺一旦收到监管部门的协查通知,严禁消极逃避、隐匿行踪。正确的做法是:立即主动与办案市场监管部门取得联系,说明情况,积极配合调查。
《商标侵权规定征求意见》第八条规定,一旦店铺与监管部门取得联系并正常启动调查后,平台就应取消不实信息标记。
3️⃣守法经营,熟悉平台规则
店铺老板必须清醒认识到,之前野蛮生长的电商乱象不可能再重现,监管要求一定是越来越规范,越来越严格,违法成本会越来越高,只有依法合规经营才最靠谱。
店铺老板除了确保自身不实施侵权行为外,还应深入学习平台的服务协议和知识产权保护规则,明确平台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方式,从源头上杜绝侵权风险。这不只是防范法律合规风险,更是构建自身品牌价值、赢得消费者信任的长期投资。
法律价值观:“幽灵店铺”的挂牌警示举措,看似是落实监管要求的一种手段,实则是一次电商行业合规管理的思路转变。它通过信息标识-市场选择-平台推动的链条,构建了一种社会共治的监管新模式。对于诚信经营的店铺而言,这是净化市场环境的利好;对于浑水摸鱼的侵权者,这是一记重拳;对于电商平台,这是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,也是推动自身合规治理能力升级的契机。

专家介绍:李晓曦,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、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律师。2011年至2017年,任职于两家世界500强财产保险企业,从事保险风险管理和理赔相关工作;2017年加入上海博群律师事务所,任专职律师,专注于公司与商事法律事务处理,垂直领域为电子商务、保险和现代物流行业;《中国航务周刊》特约撰稿人;《海上保险》公众号创建人、专栏作者;《信德海事》、《海员网》、《物流沙龙》、《知腾风险管理》等自媒体评论文章主笔;持有《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》、《国际货运代理资格证书》等职业能力证明;后加入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;中国平安财产保险、中国人寿财产保险2、中远海运(上海)有限公司律所执业律师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